第443章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伯牙卖琴 书名:群雄割据,争霸一方

    周府,前厅。

    周正明怒骂长子一顿后,端起茶杯润了润喉咙。

    “一舟,在是否与肃王结亲,你更多要站在周家未来族长的位置上看待此事。

    为父知晓玥儿是你最疼爱的幼女,难道她就不是老夫最疼爱的孙女。

    正因如此,才要给玥儿找一个上好的夫家。”

    周正明见周云深陷入沉思,便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孔元中提到过,当今天下群雄之中,肃王与庆阳侯最为年轻。

    荆州与秦州也是当今天下两大霸主势力。

    扪心自问,与肃王结亲,周家吃亏吗?

    赵炎皇室虽名存实亡,但肃王这一支或许能够传承下去。”

    周云深面露犹豫之色,道:“父亲,肃王不一定能够夺取天下,复兴赵炎皇室。”

    周正明问道:“你认为谁可以夺取天下?去年家族宣布安乡郡自立之时,就已经身不由己了。”

    周云深默然不语,不知该如何反驳。

    “父亲,你真的想与肃王结为姻亲?”

    “为父还没有想好,刚才也只是就事论事。”周正明幽幽叹道。

    “肃王为何想迎娶玥儿,为的便是周家举安乡郡投靠与他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肃王便可绕过顾氏,跨越黄沱夺取岳州。”

    荆州水军与洪州水军在黄沱江面上大战了几个月,始终没有分出胜负。

    顾氏的态度非常之坚决,绝不允许荆州插手黄沱以南。

    荆州则是锲而不舍,势要渡过黄沱。

    双方便僵持住了。

    于是荆州便将主意打到了岳州内部。

    周正明说道:“一舟,半个月前,顾氏遣人来安乡郡。从顾氏使者的只言片语不难判断,已经有岳州豪族暗中投靠了顾氏,这与家族打探到的消息也相吻合。”

    “为父老了,以后周家要靠你。”周正明起身爬了下周云深的肩膀,道:“当初老祖献出一半家产求娶临湘郡王的三女。

    这一决定,为家族带来了上百年的富贵。现在,该你做出决定了。”

    说完,周正明便离开了,留下周云深一个人在思考。

    安乡郡城,客栈。

    孔元中回到房间,等了约一炷香的时间,一名汉子推门进入房间。

    “林统领,你终于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见过孔先生。”汉子见礼之后,旋即问道:“孔先生,周家可答应姻亲?”

    孔元中苦笑道:“周家岂会轻易便答应。”

    林东说道:“根据夜狮子的探查,顾氏的使者与周正明密探了两个时辰,两家是否达成协议尚未可知。

    此外,顾氏的使者在来安乡郡之前,接连去了临湘郡、崇阳郡、武宁郡,拜访当地的豪族。”

    孔元中眉头紧锁。

    一旦岳州豪族答应投靠顾氏,荆州与顾氏之间的竞争平衡将会瞬间打破。

    不过,孔元中并没有特别焦急慌张。

    早在去年年中以及年底之时,顾氏就曾多次派出使者走访岳州各大豪族,目的自然是拉拢豪族,将洪州与岳州连成一片。

    只不过,岳州豪族无一例外都拒绝了顾氏。

    顾氏是世家不假,但大争之世,豪族也有逐鹿天下的理想。

    况且,因为吴家和乔家叛离洪州,顾氏在大炎南方的威信下降了很大。

    孔元中沉思良久,最后无奈一叹。

    “眼下只能等待周家的回复。”

    据孔元中所知,周玥是安乡郡守周云深的幼女,自幼便得到周家上下的疼爱。

    周玥五岁之时,岳州另一豪族杨家便上门欲结娃娃亲,只不过被周正明和周云深一口回绝。

    随着周玥越发亭亭玉立,上门提亲的豪族大家都快把周家门槛给踩破了。

    周正明和周云深却从未接受过提前。

    因此,孔元中心中没有底。

    上个月月初,宁恩铭向肃王殿下提议求娶周玥时,荆州上下基本都持赞成的意见,孔元中便奉命匆匆赶来安乡郡。

    孔元中头疼的揉着眉角,道:“林统领,还望你能盯紧一点,别让顾氏知晓我的行踪。”

    “孔先生宽心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益州,建宁渡口。

    渡口建设在蜀江旁边。

    蜀江归属于黄沱上游段,是益州连接大炎南方最重要的航道。

    早在战国、赵朝之时,蜀江便有船只通航的记录。

    燕朝时,蜀江航运开始快速发展,至燕朝高宗年间,蜀江已经形成三条稳固的航线。

    川江至扬州城,川江至潭州城,川江至襄阳城。

    另外一个世界,杜甫曾有诗“蜀麻吴盐自古通,万斛之舟行若风”,描绘的就是川江商贸繁荣的景象。

    今年开春之后,秦州东出,中原与秦州之间商道断绝。

    绝大部分商贸活动转移至益州,川江航道愈加繁荣。

    渡口旁的码头上,千帆竞扬,热闹非凡。

    路边的茶肆中,两名男子正在低头交谈。

    “文宇,探查一番,可有收获?”

    陈仲达皱眉道:“每月外销的井盐,与益州府和商业司记载的数量出入不大,并无异常情况。”

    李卓也皱起眉毛。

    难道南下的船只不从建宁渡口出发?

    这显然不可能。

    益州府和户司以及商业司在川江下游段设置了关口,倘若没有建宁渡口开具的文书,船只则无法通行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两名脚夫唉声叹气的走进茶肆。

    “真是奇了怪了,最近那几艘不用红票就能出港的船只不来了?”

    “你不要命了?这种事敢往外说?”

    被训斥的脚夫连忙左右查看,然后尴尬一笑:“主要是那个东家给钱爽快,现在没了……”

    两名脚夫走远了,听不清后面的交谈内容,但李卓和陈仲达两人却相视一笑。

    彼此都看到了眼中的震惊之色。

    两名脚夫口中的“红票”就是出关文书。

    任何从建宁渡口南下的船只,都必须有文书才能离港,离港之后南下途中,一共会遇到三次检查。

    没有文书却能出港,这其中必定有猫腻。

    陈仲达连忙起身,却被李卓拉住了。

    “你坐着,我去。”

    陈仲达能力确实不错,但就是太直了。

    让陈仲达去,不仅问不出有价值的信息,反而可能会引起脚夫的怀疑。

    一盏茶的功夫,李卓去而复返,给陈仲达使了个眼色后,就朝着外面走去。

    见状,陈仲达连忙跟上。

    一路无话的回到落脚客栈,李卓脸色瞬间阴沉下来。

    “文宇,从脚夫的话语中可知,去年十月开始,每半月便会有货船无视文书直接出港。违规出港的船只数量,从起初的三艘增加到上个月底的二十艘。”

    李卓沉声道:“并且,一名脚夫曾提到,这些货船运输的有可能是井盐。”

    陈仲达说道:“监察使,如今已有线索,下官认为可沿着此线索追查下去,并将此消息上报给赵主簿。”

    李卓严肃的点头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江阳县。

    江阳是益州最大的井盐开采地,开采的井盐也最优质。

    益州盐业改革之后,江阳县五万七千户百姓中,有将近六成百姓靠开采井盐、加工处理井盐为生。

    来自大炎各地的商人齐聚江阳县,也让江阳县成为建宁郡最为富庶的县。

    客栈的房间中。

    赵游,程义康,卢角,围坐在桌旁,正在共享彼此探查得到的消息。

    三人皆没有探查到有价值的信息。

    赵游梳理了一遍信息后,说道:“只能另辟蹊径了。明日,我们三人分为三路,分别前往马家庄、五福镇、井盐镇。”

    “这三个城镇的井盐开采量最多,且人员混杂,易于打探消息。此外,打探消息时要时刻注意,了解江阳县是否有新开采的井盐。

    特别是近一年开采的井盐,要重点关注。”

    “下官明白。”

    翌日,清晨。

    三人便出发前往三个城镇。

    马家庄距离江阳县最近,赵游在正午之前便抵达。

    来的路上,随时可见驮运井盐的车队和商队。

    赵游找了个路边面馆,吃了碗面后,在几名路人的指引下,来到了青岭村。

    青岭村中有大量今年刚开的井盐,在益州府和建宁郡的文书中,青岭村井盐开采量并不大。

    可来马家庄的路上,赵游就发觉了不对劲。

    青岭村的井盐开采量不多,但马家庄的百姓一提到青岭村都暗暗露出羡慕的神色。

    赵游几番追问之下,才从一名老妪口中得知,大家都羡慕青岭村得村民有钱。

    井盐开采量不大,村民却有钱。

    这难道不怪异?

    来到青岭村,赵游在村口就被两名汉子拦住了。

    “诶,干吗呢?”

    赵游连忙道:“两位小兄弟,我是荆州来的商人,想采买井盐,我有益州府兑现的盐引。”

    其中一名汉子连忙挥着手:“快走,快走,青岭村开采的井盐太少,还卖不了。”

    赵游疑惑道:“卖不了?井盐不是官府统一收购吗?江阳县没有在青岭村设采买官吏吗?”

    盐业改革之后,为了方便盐户,官府会在井盐开采地设立采买官吏。

    商人拿着从益州府兑现的盐引,可直接到盐场购买井盐。

    购买之后,采买官吏会开具盐引注销文书,商人必须在十天之内将注销文书送往官府登记造册。

    两名汉子脸上旋即露出不耐烦的神色。

    见状,赵游从袖中掏出半吊子钱。

    “两位小兄弟,我第一次来江阳县,实在不懂规矩,就当做是赔罪了。”

    两名汉子“嘿嘿”一笑,接过钱后,一名汉子说道:“我们青岭村当然有采买书吏,可开采的井盐只卖给大商人,你一看就不是大商人。”

    赵游闻言,不由的问道:“要如何才能证明我是大商人?”

    汉子反问道:“真正的大商人,需要证明吗?”

    赵游无奈,只得离开。

    回到马家庄后,赵游没有离开,而是前往其他村子,假装是购买井盐的商人。

    在购买井盐的期间,不断地与当地盐户交流,旁敲侧击的打探关于青岭村的消息。

    多番努力之下,赵游终于获得了他想要的线索。

    青岭村所谓要把井盐卖给大商人,是真的也是假的。

    每个月初和月底,都会有固定商人前去青岭村购买井盐。

    其中一个固定商人便是江阳县刘家庄的庄主,刘承。

    赵游在马家庄住了一晚回到江阳县城,便开始打探关于刘承的信息。

    刘承的父亲是开平年间的一名举人,刘家也从此成为江阳县的大户。

    盐业改革之后,刘家便开始从事井盐售卖生意,并且不到半年便风生水起。

    赵游坐在桌前,将昨日和今日打探的消息做了个汇总,不由得一叹。

    益州盐业改革不过半年时间,就已经出问题了。

    或者说,益州盐业一直都有问题。

    秦蜀融合之后,官员调动依旧没有解决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因为建宁郡中设有渡口,并且还是盐场聚集地。

    建宁郡的太守、郡丞和县令,全部都进行了调换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可怕的问题。

    赵游深呼出一口气,快速书写了一封密信,随后来到江阳县的驿站。

    秦蜀两地的驿站,皆由武卫府代管,驿卒皆是退伍兵卒。

    所以赵游很放心将密信交由驿站传递。

    驿站的房间中,驿卒核对了赵游的官凭之后,便问道:“不知赵主簿需要将这封信件送往何处?”

    “汉中郡,一定要尽快。”

    “赵主簿宽心。”

    赵游不知道,他前脚刚走出驿站,后脚驿卒便将他的信件转交给了一位在驿站中打杂的老汉。

    刘家庄。

    刘承恭敬的将一名中年男人迎进府中。

    “何管家大驾光临,真是让寒舍碰壁光辉啊。”

    中年男人抬手示意刘承别拍马屁了。

    “刘承,你的事发了,逃命吧。”

    刘承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:“何管家,此话何意?”

    “监察司主簿赵游此时就在江阳县,他已经查到你了。”中年男人凝声道:“想要活命的话,那就逃离江阳县。”

    刘承瞬间慌了神。

    “何管家,你可要救我啊,我可都是听从……”

    “闭嘴!不想死就听我的,今日连夜逃离江阳县。”

    刘承脸色煞白,问道:“我该逃去哪里?我的妻子如何办?”

    “一起逃,去建宁渡口,乘船南下。”

    “好,还望何管家能够给予方便。” -->

如果您喜欢,请点击这里把《群雄割据,争霸一方》加入书架,方便以后阅读群雄割据,争霸一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