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二章,敲山震淮西勋贵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步枪子弹 书名:情结大明

    “哈哈,此策论乃是一狂生所做。”
    “此人乃今届贡生,也是杀死胡惟庸的儿子,也是诋毁科举取仕,现被等待下次科考,也是俩次违抗圣旨的狂生。”
    朱元璋见刘伯温神情迫切,这才道出真相。
    “原来是此人!”刘伯温虽然身患重病,在家休养,可是他的两个儿子,长子刘琏,次子刘璟都在朝廷任职。
    李善长坐在太师椅上眼睛半睁半闭。
    杨涛坐在对面,喝了一口茶,满不在乎的说道。
    刘伯温默默点头。
    “这…咳咳!”
    “想重用他是不可能的。”
    他拿起桌上的茶盏,揭开盖子,吹了吹上面的浮叶,一脸老谋深算:
    朱元璋说的情真意切,刘伯温深深感动。
    “当前最重要的事情,是怎么应付买卖田地的事!”
    “还有,你安排御史涂节他们言官,关键时主动谏言。”
    “何况,这政策还是他亲自拟定的?想要怎么样,岂不是打自己的脸?”
    刘伯温听后就很好奇。
    “我担心皇上会以此为由头,对咱们淮西老人,来一拨清算。”
    这才有了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美誉。
    眼看朱元璋居然给自己捶背,刘伯温急忙出言阻止,可咳嗽的更厉害。
    当场命大汉将军将林澈拿下,押入诏狱,等候秋后问斩。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微臣听犬子说过。”
    “习惯搞平衡,今天拉这个打那个,明天拉那个压这个,就希望咱们这些臣子,在下面斗来斗去的。”
    杨涛话说到一半,摊掌成刀在脖子上比划一下。
    当年,刘伯温是声名显赫的江南名儒,朱元璋攻打金华时,特意绕道浙江靑田。
    刘伯温不敢隐瞒,如实回道。
    李善长将茶盏重重往桌上一顿。
    “要不咱们用偷偷…”
    “皇上若小题大做,想在这上面做文章,岂不伤了满朝文武的心?”
    “咱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,任由皇上随意拿捏。”
    应天,韩国公府。
    “愚不可及!”
    “这小子关在诏狱,整天跟秦王殿下腻歪在一起,你以为在皇上眼皮底下能动得了他?”
    “明天这一关不好过啊!”
    刘伯温猜到了老朱的心思。
    “你回去告诉他们,明日早朝都不要随便发表意见,那些田地嘛,该舍得的还得舍得。”
    “明日早朝,咱决定向朝臣公布这一策论。”
    “咱知道怎么做了,伯温,你好好养病,过段时间朕再来看你。”
    “那个叫林澈的家伙,是刘三吾的学生,看来皇上对他很感兴趣。”
    “咱们皇上是什么样的人,你跟他这么久了难道还不了解?”
    “咱担心会遭到群臣反对,有人不想朕这么做。”
    站在一旁的刘琏吓得跪倒在地,连连磕头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多处走访。“伯温,你是咱的肱骨之臣,今天咱就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,伱不必有所顾忌。”
    “陛下,微臣愧对陛下厚爱,臣的身体抱恙,实在不能帮陛下排忧解难。”
    “这小子有才,难道比刘青田有才?”
    刘伯温跟随朱元璋数十年,从打天下,到现在坐天下。
    “如果咱的臣工,都想你一样明事理,咱大明朝廷万事诸顺。”
    朱元璋深深叹了一口气,继续说道:
    “伯温,朝堂上没了你,我感觉做事情,都没个商量的。”
    李善长深深叹了一口气。
    刘伯温上书时务十八策,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作用。
    他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,一定还有后续。
    回来后,两兄弟将情况详细告诉刘伯温。
    “你没见自从浙东党的杨宪和汪广洋,被咱们淮西老人整倒过后,皇上看咱们的脸色都不对了。”
    “咱们这位皇上,可是最要脸面的人啊。”
    “愚蠢!”
    此后。今科殿试,两人都在场。
    “国公,这买卖田地乃是你情我愿的事,朝堂上哪个官员,没有买卖过?”
    说完,接过刘伯温手里的策论,转身离开。
    “杨宪!你已是中书左相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”
    朱元璋站起身,对刘伯温道:
    “皇上这是要敲山震虎,敲打敲打咱们这些淮西老人。”
    “原来皇上是看上了这位贡生的大才。”
    “可是你顾全大局,深夜觐见,恳请让爵,咱老朱到现在还记在心上。”
    刘伯温终于被朱元璋的真诚感动,出山辅佐他平定天下。
    浑浊的眼中,闪着泪光。
    “恭送陛下,恕老臣不能远送。”
    “伯温,朕问你这策论一旦实施,会有哪些阻力?”
    “浙东党,咱们刚扳倒了杨宪、汪广洋,刘伯温也是重病在身,命不久矣,没想到冒出这么个家伙。”
    更让刘伯温意外的是,朱元璋没有当场杖毙这个贡生。
    闻言。朱元璋虎目盯着刘伯温问道。
    出了诚意伯府,朱元璋父子上了车驾,朝紫禁城赶去。
    “朕知道这些年,你在朝堂受了不少委屈。”
    “不错,就是这位贡生,想必诚意伯也是听过这件事。”
    “国公,看昨晚皇上的阵仗,明显冲着咱们淮西老兄弟们来的。”
    “不过此策论的贡生,已经将陛下的难处都一一想到。”
    “陛下,咳咳…万万不可啊!”
    朱元璋这才开口道:
    “咱也是不得已啊!随咱一起打天下的那帮人,大多是泥腿子出身,见不得你这样的文人出头。”
    “怎么还跟当年做县令一样,莽撞!”
    尤其爱惜人才。
    朱元璋带着太子已经走出门。
    他太了解当今皇上的性格了。
    杨宪当即站了起来,双手抱拳:
    老朱虽然性格残忍暴躁,一言不合就砍人。
    “皇上还不是照样不用他。”
    但这位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明君。
    终于山中找到刘伯温,请他出山。
    “微臣觉得陛下依照策论行事,对不服者严加申斥,凭陛下之天威,不服者休矣。”
    朱元璋盯着刘伯温问道:
    “你所说的不服者,是不是那些淮西勋贵们?”
    “你身为当朝宰辅,怎么连这点都看不出来?”
    说着,李善长闻了闻茶香,轻轻呷了一口,含在唇舌间。
    经过三顾青田。
    半响,将茶水吞下,这才接着道:
    “这小子,倒无需担心,皇上只不过利用这小子的策论,在朝堂上搞些动作罢了。”
    朱元璋站起来,在刘伯温佝偻的背上轻轻拍了起来。
    一个小小贡生居然如此大胆,在策论中大放撅词,公然炮轰科举取仕,这一传承数朝的国策。
    “当年大封群臣,就凭你伯温给咱出的那些平定天下的良策,怎么也得封你个侯爷。”
    刘伯温犹豫了一下,紧接着剧烈咳嗽起来。
    当今皇上看到林澈的策论时,当场大发雷霆。
    “国公,咱们不得不防啊!”
    等到刘伯温咳嗽稍歇,面色有所恢复。
    “国公,惟庸一切听您的,我这就回去安排。”
    说完,匆匆离开国公府。 翌日,天色微明。
    紫禁城,奉天殿。
    朱元璋头戴金冠,穿盘龙领、窄袖、五爪金龙袍,端坐在龙椅之上。
    神态庄严,威仪万千。
    他已经猜到皇上说这个梦,是为了公田补贴俸禄的事在做铺垫。
    此言一出,满堂皆惊。
    “陛下当年体恤臣等俸禄微薄,特赐公田补贴,让臣等感激涕零。”
    文武百官纷纷垂下头,不明白朱元璋此番话意欲何为,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。
    “梦中,失去田地的百姓,跪在朕的面前,求朕归还他们田地,那叫一个惨啊!”
    一言不发,目光冷峻。
    他想看看这只老狐狸究竟想干啥?
    下面该好戏出场了。
    你朱重八找我,脑袋秀逗了吧?
    可是已经点名了,徐达硬着头皮出班奏道:
    “臣汤和愿意!”
    “诸位爱卿,谁能替朕解这个梦?”
    “臣李文忠愿意!”
    就知道今日皇上召集群臣议事,事情小不了。
    看着御阶下出班的百官。
    朱元璋看着李善长高过头顶的田契,假惺惺道:
    “百室,这就是你要给朕解的梦?”
    来了!
    要知道韩国公早在洪武五年,便赋闲在家,不问朝政。
    “很好,还是百室深解朕心,只是满朝文武都购置了田地,就你一人献地…”
    都不明白皇上突然说这个梦什么意思?
    大明朝在洪武帝治理下,蒸蒸日上,百废待兴。
    庄严肃穆的大殿,落针可闻。
    朱元璋没有再为难他。
    百官们身着官袍,脚踏金靴,鱼贯而入走向朝堂。
    怎么会有饿殍遍野的惨状?
    想必是皇上要他们居安思危的一种警示吧?
    徐达说完,退回班列,抹了抹额头上的汗。
    没必要这么卖力吧!
    “想老臣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,要这么多田干嘛?”
    “…”
    “恐怕…陛下思虑过多,才会做出此梦。”
    这些官员这几年或多或少,都置办了一些良田。
    现在李善长一语道破天机。
    目光看向站在文官首位的李善长。
    果然…
    “百室,那你就帮朕解解梦!”
    可毕竟是一个赋闲之人。没必要说这么惨啊!
    李善长咳嗽两声,清了清嗓子,继续说道:
    朱元璋捋了捋胡须,眼底流露出微不可查的笑意。
    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看着李善长。
    “臣徐达愿意!”
    李善长长身一鞠,朗声道:
    “陛下,正所谓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。”
    闻言,徐达顿时懵了。
    朱元璋一脸森严的看着台下的百官,声如洪钟:
    头青筋乱跳,干脆自己点名。
    隐隐觉察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。
    太子朱标侧旁站立。
    说到这,朱元璋抚了抚额头,忧心忡忡的看着阶下百官:
    “老臣猜测,陛下必定为赐百官公田补贴俸禄之事而忧。”
    可公田补贴俸禄的事跟皇上那奇怪的梦有什么关联?
    百姓饿殍遍野,流离失所,与公田又有何关联?
    现在百官虽然知道皇上做梦的缘由,却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    随着李善长话落,朝堂上微微有些骚动。
    原来皇上忧心这件事啊!
    在朝堂门口,百官纷纷整理自己的官袍,调整自己的位置。
    站在文官前排的李善长,微微皱眉。
    百官都一脸好奇的看着李善长。
    可是他们置办的良田,都有田契的,不是偷来抢来的。
    一个个你看着我,我看着你。
    “梦中百姓跪着求朕,让咱还他们的土地。”
    “诸位爱卿,谁能站出来替朕解梦?”
    “如此甚好!韩国公虽赋闲在家,却能替朕分忧,实乃我大明百官之楷模。”
    百官顿时纷纷议论起来。
    朱元璋满意点点头,正要说话。
    未等朱元璋话说完。
    “朕就问他们,你们耕种的田地都去哪了?”
    朱元璋看了眼站在武将第一排的徐达:
    百官朝拜。
    “三万多亩啊,这可不是小数目,得花多少银子?”
    得!
    徐达抠唆了半天,全都是废话,等于没说。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臣以为…梦这东西,本就虚无缥缈,想我大明朝在陛下带领下,蒸蒸日上。”
    “百姓种田本来收入就很微薄,加了赋税后,更是入不敷出,只好将田地便宜卖给了官爷。”
    中书省及各部阁汇报完毕。
    毕竟后事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 -->

如果您喜欢,请点击这里把《情结大明》加入书架,方便以后阅读情结大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.